“35歲以上的人,簡曆都不用看了!”
這是最近一個公司老闆跟我說的話。一語戳破了“35歲現象”。
我內心OS,哥你說話要不要那麼真實啊,能不能照顧一下老人家的心臟啊。
的確,35歲是一道坎。
HRD們心照不宣,又不敢明目張胆。
那到底20多歲的你該為這道坎做怎樣的準備呢?貼心如我,由易到難幫你們排列一下。
最簡單的,趕緊在最好的年紀找個有錢人嫁了,盡情享受十年,等著繼承他的遺產。
稍難一點,進一個永不炒人的機關單位,在體制內安安穩穩過一生,還有退休金!
再難一點,考個有點含金量的專業資格證,比如註冊xx師、高級xx師之類的,牢牢抱著它一輩子,每個關隘口都拿來做通行證。
最難的,估計就是把“安全感”三個字徹底忘掉,一直焦頭爛額地挑戰自己的上限。
世界真殘酷。
一個竭盡全力All in奔跑的人,好像還比不上貌美如花恰好遇到了富一代。
真的是這樣嗎?
01.
我的表姐,就是那個最幸運的人。
十年前,她畢業後在五星級賓館做服務員,長得超好看的她工作五個月就被一個50歲的美國老伯看上了。
命運突然向她開啟了通向安逸富裕之門,這門還通向人人嚮往的美國。
她毫不猶豫地嫁了,從此每次回家都是24k鑽戒,Channel的包包,Dior的香水。
我跟她可以搭的話很少,因為以我當時的年齡還沒有能力理解什麼叫做奢侈品。
但是我有能力理解什麼叫做“不勞而獲”。
說真的,我羨慕這種不勞而獲。因為我當時還在努力為某個專業資格證奮鬥,天天蹲廁所還拿著一本書,別人已經蹲在美國的廁所還啥都不用做。
只是在最近的一次家庭聚會中,突然見到了樣子有點落寞的她。
聽說她還沒等到遺產,甚至沒有等到生個孩子,老公就跟她離婚了。
幸好美國也是個寬容的國家,什麼年紀的人都有機會拼一把。
她嘗試去讀書,做文員。但是她不習慣,安逸了十年,實在沒有辦法再承受每日三餐要靠自己勞動去賺的生活。
於是,她再嫁了一次。但是這一次,她卻被騙個精光,不但上次離婚分到的財產沒了,人也陷進了進退維穀的中年。
我在想,我還像十年前那樣羨慕“不勞而獲”嗎?
如果到了35歲,能力卻還停留在25歲的樣子,而真正的25歲後輩,正在以更低廉的薪資要求、更肯拼的職業態度,在旁邊對你虎視眈眈。
我還有什麼能力讓時光迴流到25歲,讓自己有機會扳回一城?
十年前因為美貌的幸運,到今天似乎成了一紙笑談。
當然,同樣的例子,我們看到了鄧文迪。也是嫁給了美國人,沒等到遺產,離婚了。
但是她在頭等艙用演講式的魄力說服了美國傳媒集團高管給了她入職的機會,從此人生一路開掛。
所以,其實沒有什麼安全感來自“依賴他人”的幸運。
最大的安全,其實是把未來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
02.
接著說難一點的:進入機關單位,安穩過一生。
我恰好有一個公務員朋友,畢業就考進去了,當科員。
工作十年了,還是一個科員。
上升空間被徹底堵住,上面的人既不走,也不死。
薪水年年漲,但是每年漲個3%,還沒GDP跑得快。
他非常苦惱,跟我吐槽,想跳出來自己幹。
我給他舉了個正面例子。一個海關公務員,因為熟悉海關放行規則,跳出來給創業期的出境電商做顧問,年薪可以去到100萬。因為就一單貨物他能創造的價值,就不止100萬。
他非常興奮,立刻就去找對口的單位。找了一年都沒找到,就死了心。
其實並不是別人挑他,是他挑別人。因為十年的體制內安逸工作,讓他早習慣了早上刷股票、五點就下班。聽說創業公司周六都要上班,立馬臉色都變了。再聽說上班的地點在遙遠的開發區,連面試都不去了。
就這樣,跑入30歲的中年期,總是心有不甘,但是又無力反抗。
這應該是生活最無奈的樣子吧。
03.
再說更難的:考個24k金的專業資格證,一證跑到老。正好拿我自己來做個反面例子。
我就是那個考證專業戶,從小就考了n個資格證,似乎一刻不考就不安。
我曾經心安理得地以為,這是一種上進。在20多歲放棄所有業餘時間的休閑拼搏一個證,本來是非常努力的標誌。
實質上,這是另一種偷懶。
因為真正的上進,是有目標的,是不停歇的,是永不安分的。
我曾經希望用一張資格證敲開所有的大門。然後,就可以不學不更新了。
5年後我發現,那張證的知識已經落伍了,考過的東西都忘光了。
只要停止學習和攫取最新資訊,我就落後別人半馬。再安逸個一年半載,說不定就落後一整程馬拉松。
說真的,連Windows都隔三差五提醒更新系統,蘋果那麼牛逼也一年開兩次發布會,我們這等凡人又有什麼理由考到個證、拿到點成績就從此止步不前呢?
馬雲曾經說過:
任何強大的公司都不會給員工安全感,而是用最殘忍的方式激發每個人變得強大。凡是想辦法給下屬安全感的公司都是會毀滅的,因為再強大的人,在溫順的環境中都會失去狼性。
是啊,公司又不是殺毒軟體,為什麼要給你安全感?
其實,並不是公司不給你安全感,是這個社會不能給你安全感。
更直白一點,是競爭淘汰了安全感。
一旦安全了,公司就止步不前,這個公司就要被淘汰。
你們看已經成為曆史畫面的諾基亞,還有曾經的膠片大王柯達。它們都因為沒有及時轉身而走向了沒落。
04.
既然“35歲現象”已經成了秘而不宣的瓶頸,所有捷徑都是不安全的幌子。
那我們正經點:到底怎樣才能早作準備,徹底把安全感把握在自己的手裡?
/ 01 / 想清楚自己的優劣勢,跑在足夠正確的賽道上
一個粉絲留言說,她一點新媒體經驗都沒有,但是很想進入這個行業,該怎麼辦?
這也是現在很多人面臨的一個困境:很想改行,但現實不允許。
我跟她說,分析清楚自己的優劣勢。
我以前帶過的一個小夥伴,她也是非常想改行做新媒體編輯。
但是經過考察,我覺得她經曆單薄文字難免不夠深刻,但創新的點子、貼近用戶的思維更適合做運營。
後來也證實了,她在運營這個工作上更得心應手,改行不是一個好的決定。
在20多歲的年紀,最關鍵是認清楚自己擅長並且喜歡的領域。
找准賽道,比一直在錯誤的跑道上沖重要得多。
因為到了30歲,改行不僅僅是成本高到咂舌,而是你想付也沒有人願意給你機會付。
/ 02 / 停止無謂的加班,為10年後的需要付出時間
有人說,20歲不加班,30歲不熬夜,40歲就沒工作。
20歲的確是體力最好,身體最棒,回家也無聊不如加加班的年紀。但是要分情況。
我們要杜絕的是“無謂”的加班,是指不要為沒價值的浪費時間埋單。
如果早上泡茶刷淘寶,中午吃飯看電視劇,到下班做不完天天加班,那不是勤奮,那是活該!
如果一直在做重複事情,領導不分配更挑戰的工作給你,那是你要思考!一個人只有兩種情況會一直做重複事項:一是你能力有限;二是你表露過挑戰的事你不想幹。
加班並不能解決你的困境。
只有把時間,交給真正增值能力的事情,才能解開困局。
這些事情,可以是考證、寫作、學英語、學Excel、結識優秀人脈、提升演講能力等。
10年後,面對年輕人的競爭,你需要的是綜合的核心競爭力。
/ 03 / 永遠不要讓自己陷入舒適區
我的一個老領導,在一個利潤豐厚的公司五年多了。工作狀態徹底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
每天11點到公司,中午去健身,下午4點就跑。工作下屬做,開會下屬去開。直到有一天發現公司正在悄悄招聘自己的替代者,而自己才剛剛知道。
舒適區的確很誘人。
很多人會說,咱們一輩子努力不就是為了得到這個舒適區嗎?
但真相是,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舒適區。
企業並不傻,養一個高薪厚祿的閑人,為什麼?我上輩子欠你嗎?
現在是一個連創始人都要坐在一線工作區和小兵們一起奮鬥的年代。
連BAT都不斷在折騰新產品,保證自己在每個領域的競爭安全,那麼憑什麼某個人可以在一個企業可以舒適後半輩子的時間?
舒適區,其實就是一個雷區。
舒適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爆炸,炸完你連找下家的路都找不到。
一定不要讓自己沉溺。
05.
徐靜蕾在《奇葩說》裡調侃說,自己擁有最值錢的東西,不是才華不是美貌,是房子。
全場爆笑。
笑完想想,懂得在十年前就投資最值錢的東西,也是很明智啊。
何況老徐已經成為“房多多”了,還沒停止折騰。她一直在投資拍電影,而且還親自上場演,還馬不停蹄跑宣傳上節目呢。
說到底,20多歲的你,就是要為35歲的稀缺性投資。
因為只有稀缺性,才能使你真正安全。
在人生這條跑道上,有快跑,有慢跑,也允許職業間隔年。
但是唯一不允許的是,以為自己已經跑進安全區,心滿意足,止步不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