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評價別人很有工作能力的時候,肯定是因為某一件事情,他完成得乾脆利落,面面俱到。如果再具體而言,描繪幾個具體的細節時呢?你會怎麼說?你會想到什麼?

當我們要評價自己的工作能力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不會不自覺地搓搓手,然後怯生生地回答說“我老實肯幹,從來都不頂撞領導,做事快速,不拖泥帶水。還有嗎?

其實對於工作能力,我們提到的次數真的很多,但真正要來分析一下到底是什麼,好像還真地難說清楚。

那工作能力到底是什麼呢?怎樣做才算是有一個好的工作能力呢?

今天在羅振宇的羅輯思維中,我看到了一篇闡述工作能力的文章,覺得找到了一個比較貼切的答案。所謂工作能力,本質上就是把一個大目標分解成小任務的能力。

看到這句話,對於工作能力這個詞的模糊樣子,彷彿開始清楚。我有一種在黑暗中摸索,突然抓到一根繩索的感覺。驚呼這個定義的貼切之下,我也進行了一番思索。

這樣的定義,帶來的觸動,為什麼大?因為工作能力對於身在職場的每個人都很重要。而這句話,我認為之所以貼切到位,是讓我在反覆了解它之後,覺得這句話會帶來兩個方面的好處:一方面是步驟,另一方面是方向。

就步驟而言,是將工作形象化。我會覺得工作就如一團泥,我們要將這團泥捏成某種物象,就必須將之分解,思考每個部分要變成什麼,由此逐步分工,弄清楚每個部分的做法,最後實現工作整體的完成。

就方向而言,是講清了一個道理。古話說:“沒有人可以一口氣吃成個胖子。”由此聯想到工作,告訴我們,面對問題,我們應該朝著精細化、具體化來變化發展。這樣就讓一份毫無頭緒的工作變得清晰、有條理,產生指導實踐的行動方略。

有三個詞被總結出來:分解、精細、具體。在我看來這是所有能力的共性。也是這個觀點的價值所在。有能力的人,應該具備這樣的意識,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習慣去分解的人會有一個細緻觀察生活或工作的眼光,會習慣在別人忽略之處,挖掘出問題的根本要素所在。

當你具備這種意識,在對待生活和工作的問題上,就不會再是一頭霧水,而應該變為切實可行的動作。畏難情緒不會再出現,設法找到最合理的分解步驟將變成關鍵。你會開始樂於迎接每一項挑戰。

沒有這種意識的人,在看待事物的眼光上存在缺陷,他們容易壓力纏身。“這個問題根本無法完成”,成為你面對問題毫無頭緒的說辭,這樣的心態,自然而然會讓這種人因畏難而養成忽略觀察,懶于思考的習慣。更多時候,他們做某件事情多是一種腦袋發熱,衝動為之的策略。整個處理事情的過程,變為錯誤開始,無法結束,抓不住重點,找不到關鍵的惡性迴圈,這樣的結果會更加惡化自己的心態,這樣的迴圈,讓一些瑣事影響了人的心態,後果是極為嚴重的。

在我看來工作能力的概念亟待更新,以這個為出發點,我們年輕人應該養成兩種行為習慣。

一、著手去想

保持認為沒有什麼問題是不能拆解的看法。我們會勤于思考,勤於觀察,在這樣的思維習慣之下,找到更好的分解途徑。我們的生活色彩會豐富,工作樂趣會增加,被動變為主動,完善的心智模式會被逐漸培養起來。

二、著手去做

保持認為沒有什麼問題是不能解決的。習總書記有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堅持膽子大,戰略上要勇於進取,戰術上要穩紮穩打。我覺得我們就應該這樣,在心態上要蔑視問題,勇於進取,堅持這種心態,著手去做,然後在實踐中,得到更加切合實際的看法。

了解了工作能力的定義,我的收穫巨大,在我而言,我把他視為一種準則,作為指導我的習慣以及行為。

以上的介紹,除了讓自己和讀者知道,更多的是想讓大家都去實踐這個概念。當你再去評斷別人或者自己的工作能力時,你應該清醒地看到,他在工作中是採取怎樣的方式踐行著分解模式的。拿來學習,對照比較,反覆琢磨,從而得出一套實現自己工作能力提升的分解方式。

這才是有用之道。

來源:工作能力是什麼,也許你不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hangs 的頭像
    zhangs

    淨月軒

    zha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